台灣金融財富重建協會
來源位置:216.73.216.173 累積瀏覽次數:4144880
  • 公告
    內政部立案機構-免費協助中低收單親弱勢辦理債務協商之條件如下:
    1.領有當年度低收或中低收證明。     2.喪偶而獨立扶養未成年子女之單親家庭。
  • 公告
    本會已發動萬人連署為卡債族發聲之活動,名額滿一萬人即建請主管機關金管會及立法委員修法,將銀行循環利息上限15%調降至10%,以減輕債務人的負擔,敬請各界人士踴躍支持及連署!點此下載連署書
  • 弱勢團體公益救助
社會訊息快報
【約定利率上限修法】借款仍須小心複利大魔王
立法院近日三讀修正通過《民法》關於約定利率的規定,從原本的年利率20%調降為16%,超過部分的約定為無效,更改了這個承繼自民國創立前的老舊條文。

然而,在這個被疫情嚴重影響全球經濟的時代,一般民眾若有需要辦理各種借款,仍須注意是否會遇到理財之神大力推崇的「複利」大魔王。

首先,我們若有向銀行等發卡機構辦理信用卡,雖然《信用卡業務機構管理辦法》已明文要求銀行等發卡機構,辦理信用卡循環信用的計息方式不得以複利計息,能讓我們避開複利大魔王,可是由於信用卡循環利息金額的計算方式,還涉及消費日、入帳日、結帳日、繳款截止日等4個我們無法以直覺來理解的日期設定,且還有可能在繳費未達最低應繳金額時,會需要額外負擔一個「違約金」。

因此,若有需要仰賴信用卡為理財工具,建議仍應先行了解最壞的狀況為何。

現在多數正規經營的銀行業者,皆有用網頁範例說明如何計算循環利息。

下次在面臨人情壓力遇到信用卡推銷時,不妨先用手機上網瀏覽銀行業者網頁上所提供的循環利息計算範例,甚至請推銷方協助了解,不失為一個增加自己抵抗力的好方法。

再者,若我們不是動用到信用卡的循環利息,而是以其他金融消費工具向民間放款方進行借貸,此時,由於《民法》第207條的規定,還是可能會遇到可怕的複利問題。

《民法》第207條定為「I、利息不得滾入原本再生利息。但當事人以書面約定,利息遲付逾一年後,經催告而不償還時,債權人得將遲付之利息滾入原本者,依其約定。II、前項規定,如商業上另有習慣者,不適用之。」

此條但書中所謂的利息滾入原本,就是得將利息滾入原本再生利息,也就是「複利」,且其神奇的理財功效,這次是站在放款人的這方。

舉例來說,假設借了100萬,並約定以民法修正後的年利息上限16%來複利計算,五年後還款:

第一年後的本利和計算公式為1,000,000乘以(1+16%),等於1,160,000;

第二年後的本利和計算公式為1,160,000乘以(1+16%),等於1,345,600;

第三年的本利和計算公式為1,345,600乘以(1+16%),等於1,560,896;

第四年的本利和計算公式為1,560,896乘以(1+16%),約等於1,810,639;

第五年的本利和計算公式為1,810,639乘以(1+16%),約等於2,100,341。

不難發現的是,以複利計算五年後的還款總金額,會超出原本借款100萬的兩倍之多,真的非常驚人。

誠然,我國司法實務中確實有一些未被《民法》明文規範,且能避免經濟弱勢方被複利制度過度剝削的見解,能在訴訟中適用,不過,由於很多金融相關的特別法是比《民法》更優先適用的,且還有更多金融商業習慣是隨著科技進展在快速演進,身為一般民眾絕對不能忘的,大概還是那句電視廣告詞「謹慎理財、信用至上」。


本篇轉載自ETtoday新聞雲

很多人因為申辦貸款碰到還款困難,我們提供免費諮詢服務,倘若您因卡債而被強制執行,並遭到扣薪以及帳戶、土地、房子等財產受到影響,需向銀行或法院進行債務整合、協商、調解、更生、清算等,歡迎來電或留言,我們將有專人為您服務。


本協會提醒國人應: 【 謹慎理財投資、避免過度消費、樂觀面對人生、善擬償債計畫 】

已瀏覽次數: 475   次     資料來源:https://www.ettoday.net/news/20210107/1893430.htm?from=ettoday_app     【 查看更多時事 】
台灣金融財富重建協會
SSL